美国再次开“旧账”:中国欠16万亿债务拒还将被拒付8600亿美元国债?美国欠中国多少债
当谈及中美关系时,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,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,背负着巨额债务,而中国等持有美债的国家则成了“债主”。但近年来,美国政府,尤其是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白宫高层,却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。他们认为,正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“搭了美国的便车”,才得以快速崛起,而今天的共和党则要“拨乱反正”,重新审视和调整这一局面。
这种观点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讨论,大家似乎早已准备好迎接特朗普领导下的关税大战。然而,美国却抛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“历史账单”,声称中国未偿还的债务高达1.6万亿美元,并威胁如果中国不“还钱”,就会拒付中国手中持有的8600亿美元美债。这番话让很多人感到疑惑,究竟这些债务是怎么回事?中国真的欠美国这么多钱吗?
随着美国媒体频频报道这个话题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一“历史债务”。但当我们深入了解后,却发现这笔所谓的债务,并非现代中国政府所负,而是上世纪初清朝和北洋政府所发行的债券。换句话说,这根本是百年前的“老账”,怎么就成了如今中国需要“偿还”的债务呢?
这笔债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1年,当时的清政府为了修建铁路,向英、美、德、法等国家借款,发行了名为“湖广铁路债券”的债务,总额为600万英镑。清政府承诺在40年内偿还这笔款项,但由于战败和财政困难,这笔债务从未按时偿还。
之后的北洋政府在1913年又发行了另一笔债券——“黄金融资债券”,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,资金用于战后重建。这个债务被后来的民国政府承接,但因为抗日战争等因素,偿还计划一度暂停。直到国民政府退守台湾后,才恢复偿还,但1990年宣布停止偿还。
再来看看美国媒体所提到的1.6万亿美元的债务,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估算。事实上,这些历史遗留债务已经历了百年岁月,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金额也在不断攀升。据一些债权方称,这笔债务的总额可能已经接近1.8万亿美元。简单来说,美国媒体所提的数字并不准确,反而可能是低估了这一历史负担的实际规模。
那中国真的需要为这些老债买单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事实上,这些债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之间的协议豁免了。当时,在中美建交后,约200位债权人曾要求美国法院判决中国偿还债务,但美国政府为了维持中美友好的外交关系,决定给予中国“主权豁免”,即在主权层面不再追究中国偿还这笔债务。
1986年,美国司法部通过了一项法案,彻底豁免了中国偿还历史债务的义务,并且中国政府的上诉也最终获得了胜诉。因此,从法律上来说,这笔债务早已不再是中国政府的责任。
然而,今天的美国,却再次提起了这笔旧账,甚至将8600亿美元美债作为筹码,威胁中国“归还历史债务”。这显然是美国在玩一种政治游戏,试图通过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,同时也为减轻自己的债务负担制造借口。
从美国媒体的表态来看,这背后的目的十分明确——通过炒作这笔老债务,迫使中国做出让步,进而在中美关系中占据有利位置。美国通过这些历史问题的炒作,试图把中国描绘成一个“欠债不还”的国家,进而让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誉产生质疑,影响外国投资者的信心,进而推动中国做出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妥协。而对于美国来说,这种做法则可以为自己减轻部分财政负担。
但更深层次的动机是,美国政府通过提起这笔债务,不仅希望能迫使中国为此承担政治和经济压力,同时也希望能在中美博弈中获得更多筹码。如果中国不偿还这笔债务,美国自然能够借此施压;而如果中国偿还,反而会为美国带来一笔“意外的财政收入”,从而缓解自身的债务危机。无论中国如何选择,最终的受益者还是美国。
其实,这一切看似复杂的外交博弈,归根结底还是围绕着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塑展开。近年来,中国的快速崛起令世界瞩目,而美国的内外问题也日益显现。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导地位正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,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美国显然不愿轻易放弃对中国的遏制,特别是在当前的全球竞争中,如何应对中国,已成为美国的重要战略目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